首页

女王原味鞋

时间:2025-05-29 20:05:16 作者:历时十余年整理编纂 61卷《京剧大典》面世 浏览量:54941

  中新社武汉5月4日电 题:环境式戏曲为中国传统戏曲注入新活力

  作者 武一力

  近年来,“古韵新声”唱响武汉“戏码头”。传统戏曲与环境式戏曲、小剧场、国潮戏歌演唱会等演艺新形态相互映鉴,搭建传统与现代、经典与潮流的桥梁,收获众多年轻拥趸。

4月29日,国风环境式新编楚剧《又从西厢过》在武汉梦时代广场预演。(武汉剧院供图)

  “五一”假期,武汉“戏码头”戏曲艺术展演正在举行。作为展演剧目之一,由武汉楚剧院打造的国风环境式新编楚剧《又从西厢过》在武汉梦时代广场连演10场,不到100平方米的小剧场里,观众围舞台而坐,欢呼声和掌声迭起。

  该剧以古典名著《西厢记》为蓝本,讲述男女主人公张生和崔莺莺婚后的生活,并对舞美、剧本、音乐等重新创作。

  “传统舞台是镜框式的,演员在里,观众在外,受空间局限,演员和观众间难有互动。环境式剧场恰好打破这层隔阂,拉近双方距离,让观众更有参与感。这种创新迎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和娱乐需求,不少观众来‘二刷’‘三刷’。”《又从西厢过》“90后”编剧李卓雨告诉记者。

4月29日,《又从西厢过》的演员和观众互动。(武汉剧院供图)

  对演员而言,环境式演艺也颇具挑战。《又从西厢过》张生饰演者陈晓檬说,第一次参演环境式戏曲,“在传统舞台上,戏曲演员习惯找台口,程式化唱念做打。而环境式空间并没有相对固定的台口,演员和观众相距不到1米,要注重互动,对唱腔、情绪表达和表情管理都有更高要求。”

  演出结束后,第一次看楚剧的武汉大学大二学生胡雨昕感叹,原来戏曲并非“难以接近”,而是“如此好玩”。她说,看戏过程中可以领到男女主人公的喜糖,也可以和演员对话,这打破了她对戏曲的认知,也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
  据悉,在武汉,“环境式剧场+中国传统戏曲”的演艺方式两年前就已开锣。2022年,武汉剧院推出沉浸式京剧《一丈青》。2023年,武汉博物馆迎来环境式驻演汉剧《贵妃醉酒》。

  “环境式戏曲的市场能力,在武汉已经得到了验证。”李卓雨说,“《一丈青》曾在武汉连演10场,从第二场开始几乎场场爆满,就是凭着观众的口碑相传,而且90%以上都是年轻人。今年推出的《又从西厢过》也是一票难求。”

  当前,湖北、北京、河南、上海等地纷纷探索戏曲演艺新形态。李卓雨认为,戏曲新演员、新观众正逐渐增多,作为从业者,不应满足于“一时热闹”。接下来,仍将以传统戏曲为内核,打磨剧本、提升舞台和服装道具设计能力,致力让环境式戏曲立得稳、走得远。(完)

【编辑:刘阳禾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“在三亚租车被套路”涉事公司法人被依法刑事拘留

无卡交易中,银行通过识别用户登录信息、银行卡号、交易密码、验证码、人脸识别信息、指纹验证等方式核对交易是否为本人或授权交易。如证据显示,银行在识别交易信息时存在过错,则应认定银行对该盗刷行为的发生存在过错,需对持卡人损失承担相应赔偿责任。如证据显示,银行核对了交易相关信息,在无其他特殊情况下,不能认定银行过错,亦不能要求银行承担赔偿责任。

公安部部署开展打击长江流域污染环境犯罪区域会战

范国睿: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,就是要在政治上信任教师,提高教师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,提高教师的政治身份获得、政治参与度和政治影响力,保障教师享受广泛的民主权利和崇高荣誉,落实《教育法》《教师法》赋予的法律权利与待遇。

四川雅江森林火灾:上千名救援人员仍在扑救 7架直升机开展作业

解说】为了保护非遗技艺,“登陆”30年来,台湾皮具设计师林俊亿走遍大陆各地,一人掌握了32个非遗技法,他通过原创设计展示传统文化之美。徽州三雕、徽州漆器、歙砚......在林俊亿设计的包包上,徽文化元素与时尚单品巧妙融合,复古中国风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处。他认为,文创产品不仅仅是简单的“抠图贴上”,而是要将文化内涵植入其中,持续传承下去。

中方谈美方抛出所谓“中国产能过剩论”:包藏祸心

一是从员工的角度看,广大从业人员处在生产经营单位的第一线,具有第一时间发现报告事故隐患便利条件和优势,实行这一机制有利于激发和培育广大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安全意识,强化自身的安全防范能力。

中国将对澳大利亚单方面免签

展览分为“共筑凌云志”“上下求索路”“拳拳忧国心”“散作满天星”四个部分。记者在现场看到,一件件油画、雕塑、水墨作品和文献,共同诉说着该学会及成员们自强不息、美育报国、勇于创新的艺术精神和动人故事。

相关资讯
东西问·中外对话丨“China Travel”何以成为国际热词?

纵观已出版的关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专著或教材,有的从个别性的角度探讨历史上各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变迁,有的则从王朝史、国家史的角度阐述各民族的历史变迁,未见有从整体性的角度探讨中华民族的起源、形成发展及其规律的专著。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》是全面论述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专著。从第三讲起至第十五讲,从整体性、规律性的角度系统探讨,如第三讲“文明初现与中华民族起源”、第四讲“天下秩序与华夏共同体演进”、第五讲“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初步形成”、第六讲“‘五胡’入华与中华民族大交融”、第七讲“华夷一体与中华民族空前繁盛”、第八讲“共奉中国与中华民族内聚发展”、第九讲“混一南北与中华民族大统合”、第十讲“中外会通与中华民族巩固壮大”、第十一讲“中华一家与中华民族格局底定”、第十二讲“民族危亡与中华民族意识觉醒”、第十三讲“先锋队与中华民族独立解放”、第十四讲“新中国与中华民族新纪元”、第十五讲“新时代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”。全书结构严谨,分析深入,全面阐述了中华民族历史、现在和未来,综合归纳了中华民族起源、形成、发展的变迁规律,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。

热门资讯